学术交流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云上锦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校友“云返校”暨“学术期刊视阈中的书法教育及发展”论坛举行

今年是首师范大学建校67周年,在学校校友办统一部署下,1112日晚,云上锦书——首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校友“云返校”暨“学术期刊视阈中的书法教育及其发展”论坛在线举行。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退休教师张同印、白秀芳、吕卫等应邀与大家云端相见。院党总支书记白向宁、副院长宗成振在主会场出席论坛,书法院教师叶培贵、何学森、孙学峰、王亚辉、胡裔涛、金枫以及师资博士后杨晨在线参加。在学术期刊工作的张玮、秦金根、张百军、凌云之君、谭国亮、杨勇、梁新颖、范国新、顾翔、董东红和其他校友一起“云返校”。论坛由杨磊主持,师生就书法教育及其发展、书法学术期刊历史和现状、编辑工作制度和流程、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党总支白向宁书记致辞,她代表书法院对校友们回家相聚表示热烈欢迎,向校友们一直以来对学校和书法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和院里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全校上下正在实施的鼓舞人心的“攀登计划”,描述了学校和书法院的发展蓝图以及近期规划。希望广大校友以各种方式继续支持或参与学校和书法院的发展,并对校友们送上美好的祝福。

  校友们返校“再听一堂课”,敬爱的张同印教授开讲。张老师深情回顾了以欧阳中石为首的前辈为开创首师大书法教育事业筚路蓝缕、功在不舍的历程。结合最新思考,他对于书法学习提出“敬畏传统”“以文养书”“以书修德”“坚持树立正确审美观”“淡泊名利”“勇于包容”六个“不动摇”。

   叶培贵教授发言中说,这么多学长通过云上返校,向在校师生传经送宝,很感谢。他希望在校同学好好取经,也希望学长们像白书记说的那样,常回家看看。

  与会校友逐一进行了发言。1994级校友、《书法丛刊》执行主编张玮认为做研究首要是多读书,除了读通识类的书,还要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抓住一个点,尽可能穷尽资料,厚积薄发。作文如同习字,在不断揣摩中自能得其门径。1997级校友、《书画世界》执行主编秦金根表示赞同张玮的观点,认为论文撰写应在选题方面下功夫,宜选择小切口,对第一手资料深入研究,提高论文学术性,注意论文的学术规范。2003级校友、《书法教育》(中小学版)原执行主编张百军对书法学科建设提出建议。他说,书法学科建设应处理好“内”、“外”问题,注意好学科内部关系,多关注时代发展大环境。2003级校友、《书与画》杂志责任编辑凌云之君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表达了对专业的不舍和坚持。她欢迎同学们投稿《书与画》来作为“写学术文章的起步”,由小文章写起,由浅入深。2004级校友、《中国美术》主编谭国亮则从“期刊编辑与作者及其关系”的角度,展现了期刊编辑在文稿从写作、投稿、加工到发表过程中的桥梁作用。2005级校友、《书法》副主编、《书法研究》责任编辑杨勇通过编刊期间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讲述了学术文章写作和发表的“大道理”,他建议课程设置可以考虑在“书法评论”方面作些引导。在投稿方面他建议同学们先了解期刊的类型和栏目设置,并重视编辑的审稿意见,在投稿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2006级博士、《中华书画家》原事业部主任梁新颖认为近年来报刊受网络媒体冲击大,应该有新的思路突破,他还在学习和生活、创业等方面给予在读生以建议和指导。2009级校友、《中国书法》编辑部副主任范国新以具体的案例讲述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方法,认为书法学科研究要有学理逻辑和严密的论证,同时他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不要人云亦云。《大学书法》编辑部副主任、2013级艺术硕士顾翔提出论文研究内容要有质量保障,而高校应成立研究群体,研究方法应从简单论述分析转为多学科相结合。对于论文投稿,他认为论文观点要新颖、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审稿时间。他还对《大学书法》的栏目设置和投稿要求做了说明。2014级校友、《中国书法·书学》《中国书法报》原编辑董东红建议书法院公众号多推送一些有温度、有创意的帖子,他主张书法研究要加强书法图版资料库建设,并对当前书法学术期刊所关注的前沿动态,做资料性的梳理与综述工作。他还结合当前自身工作工作经历,对同学们书法创作、投稿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宗成振副院长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校友们的发言内涵丰富、思维立体,听之意犹未尽。他表示书法院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课程方面增设了理论专题研究和技法专攻环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他对各位师生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表示感谢,希望今后建立起常态化的毕业生、在校生的沟通平台。

  校友们感谢母校的“云返校”邀约,见到母校的老师十分激动。书法院也对校友们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感谢他们对母校书法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以及对在读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三个多小时的交流,气氛热烈,情感真挚。云上锦书,语报平安,云端相聚,时短情长,临近分别,依依不舍,期待再次相逢!

                                                                         (文:吉远祥)